趙絢

当朦胧和迷离的绝美遇上破罐子破摔的心……

大明十六帝茶话会(十七)

由此戳:(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朱翊钧【金光闪闪bulingbuling】:见过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建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英宗皇帝、景泰帝、宪宗皇帝、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爷爷……爹?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你爹不在。

朱翊钧【金光闪闪bulingbuling】:知道了爷爷,我这去找他。(退出视频——)

朱允炆【好奇+可爱ớ ₃ờ·吃瓜🍉🍉🍉】:回来的时候顺便把你那边的灯关一下,太闪了,我怕皇爷爷的眼睛受不了。

朱元璋【疑惑(°ο°)】:刚才那小子是谁呀,怎么还闪退了?

朱厚照【神采奕奕】:哦,他是我那美丽的“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堂弟的孙子,明神宗万历皇帝。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修仙中,勿call。

朱载垕【以袖遮面】:见过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建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英宗皇帝、景泰帝、宪宗皇帝、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爹。我是明穆宗,隆庆皇帝。

朱翊钧【金光闪闪bulingbuling】:见过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建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英宗皇帝、景泰帝、宪宗皇帝、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爷爷、爹。我是——

朱元璋【疑惑(°ο°)】:等等,你们两个刚才说成祖皇帝,是谁成祖?

朱载垕【以袖遮面】:哦,就是太宗皇帝。

朱元璋【怒💢】:朱棣,你给咱解释清楚!

朱棣【无辜躺枪】:爹,我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怒💢✖️2】:你还给咱装?(拿出皮鞭和稻草人,以手挥鞭)咱让你成祖、让你成祖、让你成祖!

朱棣【无辜躺枪】:爹,我真不知道啊!

朱翊钧【金光闪闪bulingbuling】:是这样的,嘉靖十七年九月,我爷爷为太宗皇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为成祖,于是太宗皇帝就成了成祖皇帝。

朱棣【怒(◦`~´◦)】:谁让你乱改的!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咳,修仙中,勿call。

朱元璋【满意 (-^〇^-)】:(稻草人以废,皮鞭以断)既然如此,那这次的事儿就算了。

朱允炆【可爱ớ ₃ờ】: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朱见深【心平气和】:别家都是一个祖,咱家两个,完胜了。

朱佑樘【温文尔雅】:爹,儿听说还有三个的……

朱高炽【小心翼翼·抱着怀中小狗🐕】:你说你这孩子,可真能折腾……

朱厚照【神采奕奕】:仁宗皇帝,他还有更折腾的呢。比如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的大礼议事件,最后发生了左顺门案,终于把自己的亲爹移进了太庙。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谁让他们非要给我改换父母(傲娇o(´^`)o)。

朱允炆【吃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朱祁钰【满脸憔悴】:居然比我哥还折腾。

朱祁镇【面无表情😐】:我没有弟弟。

朱允炆【吃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朱佑樘【温文尔雅】:这样太庙里岂不是多了一个人?

朱见深【心平气和】:也可以说是太庙里少了一个位置。

朱元璋【疑惑(°ο°)】:修仙的那小子,你是怎么折腾的北京太庙?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哦,也没怎么折腾大家,就是踢出去了一个而已。

朱瞻基【斗蟋蟀🦗中】:你踢的是谁,不会是我吧?

朱载垕【以袖遮面】:宣宗皇帝放心,我爹没把你踢出去。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太庙正殿只有九个席位,要想把我爹兴献帝放入太庙正殿,就必须要从上面几个皇帝里踢走一个才行。按照在位时间排序,把在位时间最短的踢出去,这样谁也不欺负谁。

朱高炽【小心翼翼·抱着怀中小狗🐕】:那在位时间最短的是谁?(突然安静)怎么都不说话了,你看看这……不会是我吧?

朱允炆&朱棣&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载垕&朱翊钧:(默默点头)

朱瞻基【战术性轻咳】:这个,爹啊,其实仔细算算,你也坐了几年太庙,不算亏。

朱高炽【小心翼翼·抱着怀中小狗🐕】:你看这、这……你这小子真不地道……(晕)

朱元璋【碎碎念】:突然就很喜欢在南京了……

朱厚熜【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咳,修仙中,勿call。


由此戳:大明十六帝茶话会(十八) 


【史料】

① 明世宗嘉靖皇帝《御制明堂或问》:太宗功兼创守,将何以报之哉?当以“祖”字别之,庶见其宜也。

    《明史》:帝以疏不言祔庙,留中不下,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大略言:“文皇远祖,不应严父之义,宜以父配。称宗虽无定说,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附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帝既排正议,崇私亲,心念太宗永无配享,无以谢廷臣,乃定献皇配帝称宗,而改称太宗号曰成祖。时未建明堂,迫季秋。遂大享上帝于玄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殿在宫右乾隅,旧名钦安殿。礼成,礼部请帝升殿,百官表贺,如郊祀庆成仪。帝以大享初举,命赐宴群臣于谨身殿。已而以足疾不御殿,命群臣勿行贺礼。礼官以表闻,并罢宴,令光禄寺分给。

②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为兴献后。

③《明史·列传卷七十八》:未几,命礼官议兴献王主祀称号。廷和检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书毛澄曰:“是足为据,宜尊孝宗曰‘皇考’,称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名,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④ 徐咸《西园杂记》:朱厚熜又想去掉“本生”二字,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群臣跪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

⑤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

⑥《明世宗实录》:今皇考与孝宗同气之亲,为一世。臣等窃拟宜奉皇考附于孝宗之庙。太宗皇帝功同再造,宜进尊为祖,以别群宗。

⑦《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大礼议:

       武宗正德十六年夏四月,帝即位。帝兴献王子,宪宗纯皇帝孙也。宪宗生十皇子,长孝宗敬皇帝,次兴献王。弘治七年甲寅,兴献王之国安陆州。正德二年秋八月,帝生于兴邸。时黄河清,庆云见,轸翼分。已而献王薨,帝受敕嗣理国事。至是,年十有五矣。武宗无子,临崩遗诏曰:“朕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时三月丙寅也。翼日丁卯,遣司礼监太监韦、寿宁侯张鹤龄、驸马都尉崔元、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一毛一澄,赍诏谕金符之安陆州。戊寅,等至兴邸,帝迎诏国门外,至承运殿开读。已,乃登座受符朝藩卫。

       戊申,命礼官集议崇祀兴献王典礼。礼部尚书一毛一澄请于大学士杨廷和,廷和出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此篇为据,异议者即一奸一谀当诛。”时有待对公交车举人张璁者,为礼部侍郎王瓒同乡士,诣瓒言:“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与汉哀、宋英不类。”瓒然之,宣言于众。廷和谓瓒独持异议,令言官列瓒他失,出为南京礼部侍郎,而以侍读学士汪俊代之。尚书一毛一澄会公卿台谏等官六十余人上议:“汉成帝立定陶王为嗣,而以楚王孙后定陶,承其王祀,师丹以为得礼。今上入继大统,宜以益王子崇仁主后兴国。其崇号则袭宋英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称侄,署名。而令崇仁主考兴献王,叔益王。”帝览曰:“父母可移易乎?其再议!”于是廷和及蒋冕、一毛一纪等复上言:“程颐《濮议》,最得礼义之正,皇上采而行之,可为万世法。兴献祀事,今虽以崇仁主,异日仍以皇次子后兴国,而改崇仁为亲藩。天理人情,庶两无失。”尚书澄、侍郎浚等六十余人,亦复上议如廷和言。帝不听,仍命博考典礼,以求至当。已而廷和复上言:“舜不追崇瞽瞍,汉世祖不追崇南顿君。皇上取法二君,斯圣德无累。”澄等七十余人又上议:“武宗皇帝以神器授之陛下,有父道焉。特以昭穆既同,不可为世。孝庙而上,称祖、曾、高,以次加称,岂容异议!兴献王虽有罔极恩,断不可以称孝庙者称之也。”因录魏明帝诏文以上。留中不报。御史周宣、进士屈儒、侯廷训亦各奏议如礼官指,帝终不从。六月,敕修《武宗实录》,仍命礼官集议追崇大礼。

        七月,观政进士张璁上《大礼疏》,曰:“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王妃为皇叔母者,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耳。夫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宗皇帝已嗣孝宗十有六年,比于崩殂,而廷臣遵祖训,奉遗诏,迎取皇上,入继大统。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夫兴献王往矣,称之以皇叔父,鬼神固不能无疑也。今圣母一之迎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一之义。《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况兴献王惟生皇上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父母一之义。故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或以大统不可绝为说者,则将继孝宗乎?继武宗乎?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弟继;宣帝承昭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当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矣。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疏入,上遣司礼监官送至内阁,谕曰:“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尔曹何得忄吴朕!”杨廷和曰:“书生焉知国体!”复持入,上熟览之,喜曰:“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是日,帝御文华,召廷和、冕、纪入,谕曰:“至亲莫若父母。”因授以手敕曰:“卿等所言俱有见,第朕罔极之恩,无由报耳。今尊父为兴献皇帝,母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廷和退而上言曰:“皇上圣孝,出于天一性一。臣等虽愚,夫岂不知礼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仍封还手敕。于是给事中朱鸣一陽一、史于光等,御史王溱、卢琼等复奏:“兴献王尊号,未蒙圣裁,大小之臣,皆疑陛下垂省张璁之说耳。陛下以兴献王长子,不得已入承大统,难拘‘长子不得为人后’之说。璁乃谓统嗣不同,岂得谓会通之宜乎?又欲别庙兴献王于京师,此大不可。昔鲁桓、僖宫灾,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以非正也。如庙兴献王于京师,在今日则有朱熹两庙争较之嫌,在他日则有鲁僖跻闵之失。乞将张璁斥罚。”奏入,俱命礼部议。八月,尚书一毛一澄等仍议:“给事中朱鸣一陽一、御史王溱等,皆欲皇上早从原议,盖有见于天理人情之公断,不容以私意为初政累也。御史卢琼、给事中史于光历数张璁建议之偏,若与仇者,岂得已哉!诚惧其上摇圣志,下起群疑,宜将张璁戒谕。”不听。

       月,兴献王妃至通州。先是,礼部具议:“圣母至京,宜由东安门入。”帝不从。再议由大明左门入,复不从。帝断议由中门入,谒见太庙。朝议哗然,以妇人无谒庙礼,太庙非妇人宜入。张璁曰:“虽天子,必有母也,焉可由旁门入乎?古者妇三日庙见,孰谓无谒庙礼乎?九庙之礼后与焉,孰谓太庙非宜入乎?”上又命驾仪奉迎圣母,礼部请用王妃仪仗迓之,帝不从,命锦衣卫以母后驾仪往。又命所司制太后法服以待。至是,圣母至通州,闻朝廷欲考孝宗,恚曰:“安得以我子为人之子!”谓从官曰:“尔曹已极一宠一荣,献王尊称胡犹未定?”因留通州不入。帝闻之,涕泗不止,启慈圣皇太后,愿避位奉母归,群臣惶惧。

       冬十月,上谕内阁杨廷和、蒋冕、一毛一纪曰:“朕受祖宗鸿业,为天下君长,父兴献王独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绪,又不得徽称,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安!始终劳卿等委曲折中,俾朕得申孝情。”廷和上言:“圣谕令臣等委曲折中,以申孝情。切念大礼关系万世纲常,四方观听,议之不可不详,必上顺天理,下合人情。祖宗列圣之心安,则皇上之心始安矣。”张璁乃复为《大礼》《或问》一帙,辨析统嗣之异及尊崇墓庙之说甚悉。吏部主事彭泽录遗内阁及礼官,劝改前议,不从。璁乃赍至左顺门上之,廷和令修撰杨维璁等阻之,不得。帝览之,留中不下。廷和见势不得已,乃草敕下礼部,曰:“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以朕■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称皇太后。仰承慈命,不敢固违。”帝从之。廷和意假母后示,非廷议意也。


由此戳:大明十六帝茶话会(十八) 

评论(9)

热度(96)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